close

轉載自 文/涼月滿天

  
世界上居然有這樣一種飯:既讓人吃不完,又讓人吃不飽。
和一大群人出去遊玩,歸來大家坐了一桌,一邊聊天一邊候菜。然後就都無語地看著一隻只盤子凌空而降:先上來一盤火腿片,然後居然是一盤子白米飯,緊隨其後的是一盤子饅頭和花卷——菜未完就上飯,這是誰家的規矩呀?
雖然有片刻愣神,好在都餓了,並不計較許多,暫且拿小碗撥一點白米飯墊墊肚子吧。結果剛盛完,憑空“呼啦”又上來一盆原湯兒面。只好再把米飯撥進面前的小盤,好拿碗盛兩根麵來嚐嚐。可是沒等忙完,一霎間叮叮噹當,宛似孫猴子去赴蟠桃宴,拔根毫毛變口袋,然後不論葷素乾鮮,一股腦兒往裡裝,再一溜煙駕雲飛回水簾洞,卻把口袋朝下,不分先後,對著眾猴子猴孫傾情奉獻,七碟子八碗就這樣從天而降:
一盤子拌涼皮、一盤子炒葫蘆,一盤子烤雞後邊居然緊跟著上了一盤子切成片兒的西瓜,更有甚者,西瓜之後,居然是一道燒茄子……
就這樣,魚香肉絲和啤酒一擁而上,青椒炒蛋和雜燴菜並肩出現,雪碧和可樂姍姍來遲,權充壓陣,喝得大家本就已塞飽的肚皮一陣脹氣。就在紛紛撂下筷子之際,一條紅燒魚居然神奇地擺上桌面……一個字:亂。
吃飯是個大問題,無論中西,皆講順序。
西餐一般先上頭盆,再上冷湯或熱湯、清湯或濃湯,第三道則是生菜涼拌而成的色拉,第四道才是主菜,魚啊、雞啊、牛羊肉啊之類加意做就的精華,最後一道菜是甜點,飯罷飲品則是加糖或淡奶油的咖啡和加了香桃片的茶。法國人更善吃,正式的法國大餐的上餐順序是先上開胃菜,然後是湯、魚、果凍、間菜,然後是燒烤、沙律、甜品和咖啡。意大利餐上菜也規規矩矩:先上盤小味濃的小涼菜,如黑魚子和大馬哈魚子,沙丁魚和燒汁魚,醋汁魚,蟹或蝦、醬豬肉、豬舌配核桃仁,火腿,煮雞或炸雞,油橄欖,漬蘑菇之類;頭道菜則是各種各樣的肉湯和菜湯;二道菜是白煮牛肉、羊肉和豬肉,炸雞或火雞,田雞或蕃茄牛肉加配通心粉、意大利湯粉,炸魚配土豆或蔬菜,烤雛雞配漬蔬菜或水果,奶油菜花。且還要上生涼菜,西紅柿,漬蔬菜和油橄欖等清口的東西;餐後甜食是新鮮水果和鬆脆奶油蛋糕,最後再送上乾酪和黑咖啡。
中餐的上菜順序和西餐大同小異,無外是先冷盤,再熱菜、炒菜、大菜、湯菜、炒飯、麵點、水果。袁枚《隨園食單》的上菜之法中西皆宜:“咸者宜先,淡者宜後;濃者宜先,薄者宜後;無湯者宜先 ,有湯者宜後。且天下原有五味,不可以咸之一味概之。度客食飽,則脾困矣,須用辛辣以振動之;慮客酒多,則胃疲矣,須用酸甘以提醒之。”
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結果就是這樣了:大家捧著飽脹不適的胃,一起衝著滿桌子剩了一多半的菜和飯發呆。幸好不過一桌菜。
若是人生,是沒人給自己上菜的,大家都是分餐製,在上帝擺的一桌子菜裡面各取所需。大部分人都規規矩矩,先戀愛,再結婚,後生子,最後順理成章老去;當然也有人則喜歡先戀愛,再生子,後結婚;更有人戀了又戀,愛了又愛,在同一道菜那裡盤桓著吃了又吃,卻對婚姻望而生畏,吃不下嘴;也有人愛也愛了,婚也結了,對於養育後代卻又心存疑慮,甚至扭頭就走,終身“丁克”下去。
按理說反正是自己選擇的,怎麼樣都沒什麼不對,可是人的心和胃其實是一回事,只有順理成章的事,才能讓自己覺得滿足、滿意。先戀愛、再生子、後結婚的,與先結婚、再生子、最後再戀愛的,心裡都會覺得自己的人生過得有點亂,不如先戀愛、再結婚、後生子讓人覺得不缺失。就好比吃飯的時候,沒有先往自己的餐盤裡盛冷菜,而是直接挖了一勺子紅燒魚,然後又倒回去吃涼拌萵筍絲——明明看著每一步都經歷了,卻好似有一塊巨大的遺憾懸在天際。
可惜“過來人”深覺的遺憾失悔,仍擋不住年輕一代在人生的餐桌上的顛三倒四,本著無上的勇氣,把日子過成一桌吃不完又吃不飽的菜,自己埋單,自己消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*堅持大腦不生鏽* 的頭像
    *堅持大腦不生鏽*

    *堅持大腦不生鏽*的部落格

    *堅持大腦不生鏽*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