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孫醜章句上·第七節
作者:佚名
孟子曰:“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?矢人唯恐不傷人,函人唯恐傷人。巫匠亦然,故術不可不慎也。孔子曰:‘裡仁為美。擇不處仁,焉得智?’夫仁,天之尊爵也,人之安宅也。莫之御而不仁,是不智也。不仁、不智、無禮、無義,人役也。人役而恥為役,由弓人而恥為弓,矢人而恥為矢也。如恥之,莫如為仁。仁者如射,射者正己而後發。發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。”
譯文及注釋
作者:佚名
譯文
孟子說:“造箭的人難道不如造銷甲的人仁慈嗎?造箭的人唯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,造銷甲的人卻唯恐箭傷害了人。醫生和棺材匠之間也是這樣。所以,一個人選擇謀生職業不可以不謹慎。孔子說:‘居住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才好。選擇住處而不迷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,怎麼能說是明智呢?’仁,是上天尊貴的爵位,人間最安逸的住宅。沒有人阻擋卻不選擇仁,是不明智。不仁不智,無禮無義的人,只配被別人驅使。被別人驅使而引以為恥,就像做了造弓的人卻又以造弓為恥,做了造箭的人卻又以造箭為恥一樣。如果真正引以為恥,那就不如好好行仁。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: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後才放箭;如果沒有射中,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,而是反過來找自己的原因。”
注釋
(1)矢人:造箭的人。
(2)函人,造銷甲的人。
(3)巫:巫醫,鵝生。匠:匠人,這裡特指做棺材的木匠。
(4)術:這裡指選擇謀生之術,也就是選擇職業。
(5)御:阻擋。
(6)由:同“猶”,好像。
讀解
作者:佚名
難道製造弓箭的人就沒有惻隱之心嗎?他比製造鎧甲的人要壞嗎?不是!難道製造棺材的人就沒有惻隱之心嗎?他比專門為人求福的巫師要壞嗎?不是!製造弓箭的技術不可不慎,但關鍵在於孔子所說的要內心發出的仁愛。在春秋時期,沒有“內在”這個詞,孔子也沒有想到要用“內在”這個詞,但怎麼樣才能表達出“內在”這個含義呢?孔子就用了“裡”這個字。從“裡”字的字面意義也可得到證實。裡,裡面也,人的內心裡面。裡面即是內在也。裡仁就是內在的仁,就是內在的與人相互親愛的關係。“擇不處仁”是說選擇要不停止於仁上,就無法得到知識,也就是說,人生的選擇、挑選一定要落實在“仁”上。當然,這個道理很簡單,人與人相互親愛,才能形成一個社會;若是人與人相互仇恨,也就沒有了人類社會了。因此,孟子所說的矢人也好,函人也好,巫也好,匠也好,都只是一種職業,一種技能,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和擁有什麼樣的技能,這不重要。重要的是要有從內心裡發出的仁愛之情。如果你有仁愛之情不被接受,不受認可,首先不要去埋怨別人,應該反躬自責,自問一下我的仁愛之情是發自內心的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