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梁惠王章句下·第八節
作者:佚名
齊宣王問曰:“湯放桀,武王伐紂,有諸?”孟子對曰:“於傳有之。”
曰:“臣弒其君,可乎?”
曰:“賊仁者謂之賊,賊義者謂之殘,殘賊之人謂之一夫。聞誅一夫紂矣,未聞弒君也。”
譯文及注釋
作者:佚名
譯文
齊宣王問道:“商湯流放夏桀,武王討伐商紂,有這些事嗎?”
孟子回答道:“文獻上有這樣的記載。”
宣王問:“臣子殺他的君主,可以嗎?”
孟子說:“敗壞仁的人叫賊,敗壞義的人叫殘;殘、賊這樣的人叫獨夫。我只聽說殺了獨夫紂罷了,沒聽說臣殺君啊。”
注釋
①湯放桀:桀,夏朝最後一個君主,暴虐無道。傳說商湯滅夏後,把桀流放到南巢(據傳在今安徽省巢縣一帶)。
②武王伐紂:紂,商朝最後一個君主,昏亂殘暴。周武王起兵討伐,滅掉商朝,紂自焚而死。
讀解
作者:佚名
因為齊宣王獨自享受著快樂的事而不感到快樂,所以他想起比他還富有的夏桀和商紂王。但是這兩人在歷史上都是人人憎恨的人,所以齊宣王也怕自己落下歷史的罵名,遺臭萬年,因此他試探著詢問孟子,想看看孟子的態度。孟子則告誡齊宣王,不要做一個獨夫民賊,不要傷仁害義,應該做一個為民盡仁盡義的明君。孟子在這裡所提出的,是一種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,這個標準就是一個統治者是否施行仁政,是否愛民。凡是不愛民的,傷仁害義的,就是“殘賊之人”,就是“一夫”,就是民賊!就是人民應該揭竿起義誅伐的對象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