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陳文茜
我相信,失敗。
我害怕,成功。
這兩句話乍聽起來皆有點荒謬。但在人生路上,“成功”永遠只是人生長路中的一段,而且是“相當差勁的老師”(Bill Gates語)。無論你的身份是企業家、政治人物、國際舞者、大作家,或是千萬億萬人迷的演員、創作歌手;失敗,會教導你一些事;成功,反而會誤導你做錯許多事。所有舞台的燈光在結束時都會熄滅,所有“努力”“僥倖”“機運”得來的“成功”,未嘗不是如此。
“中天青年論壇”自2012年舉辦至今數十場,每一位台上主角敘述每一段他或她的故事,都是從“苦熬”開始。林懷民從世家父親不能認同的“男舞者”角色開始,掙扎他的舞蹈夢想,創立“雲門舞集”,解散了,又再站起來,至今雖名滿天下,但他還是一個背包,搭著捷運,一身簡便黑服,偶爾圍了一條長輩贈送的舒適圍巾,纏繞保護他的脖子,那是他生命硬頸的象徵。他鞠躬,但不會在藝術創作上打折扣,在追求創作的完美路上,他永不低頭,永不輕率。雲門至今四十年了……每一支舞,重編、突破,細節到每一名舞者手與腳抬高的角度……都沒得妥協。
許芳宜剛獲得馬莎·葛蘭姆舞團錄取時,還不會英文,也不知如何打國際電話向父母報喜訊。在紐約街道她無意識地走過來,又走過去,最終站在林肯中心旁,喜極而泣。舞者以熟悉的腳趾不停地行走,交互來回,告訴自己,那麼遙遠的夢想,那麼大而冒險的衝動,一切竟已成真。然而她的哭泣,沒有終點。黃皮膚及東方人的身體,使許芳宜最終在舞團中登上了“首席”,登上了《紐約時報》藝術版頭版,但仍無法站上主要舞台。她曾大哭,不服氣地問 自己“為什麼”,最終擦乾眼淚,決定離開“庇蔭”的國際大舞團,再度冒險地與世界一流編舞家合作,單獨闖蕩國際舞台……那個代價是:她往往一個月跳三支不同的編舞,往返飛行幾十個城市,舞台上精準完美演出後,在深夜浸泡烏青受傷的腳趾,然後第二天天未亮,提著行李,又一個人孤單奔向機場,走向下一個舞台。
蔣勳幾度人生更迭,從母輩到自身,從痛恨故鄉奔往巴黎,到香榭大道上他居然聞到台北大龍峒泥土的味道。鄉愁帶他回來,鄉愁帶他投入《夏潮》,一本當時台灣唯一反省資本主義主張民主改革的雜誌。他曾因此失去教職,但也隨著時代變遷,被“體制”逐門的他,又榮登“時代寵兒”“美學大師”……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他比旁人更體悟“捨得”與“捨不得”。
嚴長壽總是笑的,他中學學歷,靠自讀英文、主動加班、貼心為主管送電報……勤勉細心努力等硬功夫……讓他爬上人生“高峰”。罹患癌症之前,他早已投入公益工作;罹癌之後,他可沒有怨天尤人,恐懼死亡,反而是更珍惜僅餘的生命。嚴長壽把什麼皆擱下,在台東山區“租房”,一點一滴從事“公益平台”。看到時局紛亂,他說真話,不附和庸俗之見,然後告訴天下父母、提醒青年:“憤怒”改變不了人生的困境,“愛孩子”不是提供隨時空降的“保護傘”。“改變”,從此刻“開始”。
訪問劉若英、阿信那一回,我剛從美國開刀回來,聽眾大爆炸,身體虛弱。中天電視台換了一個場地,音響未曾現場測試。於是那成了一場“口語交談”。阿信聽不見我的問話,我也聽不清阿信說什麼。只有奶茶劉若英靜靜地坐在我們中間,她的談話、她的聲音在那一場如此清晰。年輕時她夢想的一切,都得到了,她仍然在閱讀,永遠提醒自己,出道時某位導演 殘酷的忠告:“你,不夠美麗,所以要更努力。”
五月天成團之前,阿信待過地下樂團,他提到當時我幫他站台的點滴,而同團馬莎的媽媽在我訪問阿信前,則告訴我兒子加入“五月天”的往事。“他們在學校時那麼相信自己,興奮地唱著、演奏著……而每次我離開,想著他們可能空白的未來,轉身回家的路上,總是流著淚……”周杰倫是我們訪問的幾位天王中,最“緊張”的來賓。他覺得自己該回台灣鼓勵失落年輕人,因為自己也曾無路可走,可他又不知道、不確定我會問他什麼。那一夜我穿著皮褲、戴上深色方形墨鏡,周杰倫有點“相信我”又有點“手足無措”。上台前我們簡短聊了天,當我告訴他一位杰倫迷留言“你陪我長大,我們陪你唱到老”時,他立刻稚氣地樂起來……一個人會長時間“成功”,大概就是他始終未忘“初心”,始終“戰戰兢兢”……
而在這本“青年論壇”選輯《我相信失敗》裡,我把蔡康永放在第一篇,潘石屹放在結尾,他們的人生皆曾親歷或目睹何為“大起大落”。請讀者慢慢細讀體會他們因此參悟的特殊智慧。所有參與論壇的來賓,除了場地舞台上提供一杯水(周杰倫喝了三杯)之外,皆未取分文。為什麼?因為無論他們在哪裡出名、多麼紅遍大半北半球,擁有多少千萬追逐粉絲,有一根線始終拉著他們——故鄉。他們希望自己的某些感悟可以回饋
給故鄉的青年,或者每一個他們曾遇見的生命。
這些話語,都是他們掏出生命回憶、感悟之下獻給青年的人生短句。
一個人活著,無論老去還是年輕,不知道如何“快樂”活著、“珍惜”活著,其實都是辜負了生命的意義。收錄於下一本選輯《我害怕成功》的“青年論壇”來賓李開復,他當時已罹患淋巴癌第四期,我和他對談,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與反省,不是拿了全美最Top的資訊工程博士,或者成為Google中國區總裁,而是獲知罹癌那一刻。淋巴遍布全身,因此淋巴癌是最難根治的癌症之一。李開復感覺異狀,照攝像檢查時已經“滿腹經綸”,滿肚子的癌細胞,在正子攝影下,亮晶晶的。那一年是2013年,他才剛獲美國權威雜誌頒發的“百大思想人物獎”,帶著自嘲,李開復說:“還很高興跑去美國領獎。”沒多久,2013年告訴李開復,他得到的最大獎項是:“淋巴癌,第四期”“畢生不能根絕”。那一年,他五十三歲,離“青春”一段距離,名片上Apple、Microsoft、Google前全球副總裁、中國區總裁……沒有一項頭銜救得了他。“癌症面前,人人平等”。那一年他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,真正有了最深刻的“創新思想”,除了養病之外,他把大多數的時間留給家人。那個每天滑啊滑的手機,偶爾玩玩,徹底失寵,不像往日寸步不離。曾經一天發二十條微博,夜裡回三次Email……李開復說他曾自豪的“效率”,現在變身為亮晶晶的腫瘤在他的肚子裡。
“青年論壇”幾十場下來分好幾個重點,其中我們總是會談到“青春”的定義。什麼是青春?二十到三十?十五到二十五?二十至四十?依照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的定義:青春就是未得到某種東西的心理狀態,於是形成渴望,形成憧憬,形成可能性。儘管眼前埋伏廣袤的原野和恐懼,儘管還一無所有,但在幻想中,卻感覺自己擁有一切,那就是青春。
所以,青春無關年齡,有關恐懼和計算,有關安逸與逃避。因此若你才二十,已沒有了幻想,你的人生其實已經沒有了青春。若你已六十,你仍在創新,仍想改變擁抱新的生活方式,你還“青春”!我常常看到“不快樂的年輕人”,心疼也心憾。青春多麼珍貴,一去不復返。對我而言,“最貧窮”的青春,莫過於怠慢。怠慢擁有人生最美的青春,怠慢可以闖蕩天涯的機會。
或許此刻“青春”的你正接收生命從開始萌生到穩健成熟這期間的種種苦惱、掙扎、失望、貧窮、焦慮、怨仇和哀傷,但你也容納了它們的歡樂、得意、勝利、收穫和頌讚。生命的過程本來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詳,由絢爛到平淡。一切情緒上的激盪終會過去,一切色彩喧嘩終會消隱。如果你愛生命,你該不怕去體嘗,甚至珍惜那激越絢爛的快感。
羅曼·羅蘭有句驚人名言: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,“就死了”!因為人一過這個年齡,他們只變了自己的影子。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的,把以前年輕時代曾經說過的,曾經做過的,曾經想過的,曾經喜歡的,一天天地重複,而且重複的方式還越來越機械,越來越荒腔走板。
在已錯過青春的人眼裡,青春是無限的可能;在困守於青春、茫然憤怒的人眼裡,青春是一種缺陷。人們初次品嚐青春滋味,並不知道只要抱持幻想,貧窮的滋味也是甜的,而永遠離別青春後,對青春的渴望、遺憾、追念……那個滋味,即使坐擁財富,還是苦的。青春是一棵樹,只有愛與希望才能成為它的根,紮紮實實地紮根入土裡,智慧與愉悅的枝葉,才能使你的未來人生招展,無論是面對風雨還是身處藍色天空之下。
願你永遠青春。
- Feb 17 Wed 2016 20:25
陳文茜:我相信失敗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